艾滋病令人望而生畏,根据联合国2013年度报告显示,尽管由艾滋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2013年,全球仍有150万人因为艾滋病而死亡。虽然研究人员一直都试图设计出一种有效的疫苗,也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但仍未有一款疫苗走向市场。
尽管开发一种有效对抗HIV-1的疫苗仍然是一个重大难题,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将焦点放在了设计出比大多数常规极特异性抗体具有更广泛效力的新抗体上。这些广泛中和抗体(bNAbs)能够解决HIV颗粒高突变率的问题,使得在短时间内常规的、非常特异性的抗体无用武之地。bNAbs迅速变成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2010年,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了两种人体抗体可有效中和艾滋病病毒,能阻止90%以上已知的艾滋病病毒菌株侵袭人体细胞。这两种抗体就是VRC01和VRC02,VRC01和VRC02抗体就可附着在稳定的CD4区域内(艾滋病病毒变化多样,但是其表面小部分几乎不变的区域,如这一CD4结合部位),阻止病毒“搭上”人体免疫细胞,因此这两种新抗体能够中和高达90%的艾滋病病毒菌株。
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追求将注射或静脉内输注bNAbs作为一种预防HIV感染的策略。研究证实,这一称作为被动免疫的技术可以保护猴子免受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感染。为了让被动免疫成为广泛可行的人类HIV预防方案,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改造一些bNAbs,使得每隔几个月只需给予少量的bNAbs。
为此,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突变了强有力的抗HIV bNAb——VRC01,在注入到猴子体内后,相比于未突变的VRC01它在血液中持续存在的时间要长3倍,此外,它还集中于直肠粘膜组织中,在那里相比于未突变的VRC01持续存留时间长2倍。抗HIV bNAbs集中于直肠和阴道的粘膜表面,对阻断HIV性传播至关重要。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低剂量输注突变的VRC01相比于低剂量输注未突变VRC01可更有效地保护猴子防止SHIV感染。
突变增强了VRC01与一种细胞蛋白结合的能力,由此阻止了细胞内的抗体降解,影响了抗体到达粘膜表面并停留在那里的频率。这一研究结果有可能表明了,基于抗体的预防策略不仅可对抗HIV,也适用于在粘膜表面侵入人体的其他一些病毒,例如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诺如病毒和流感病毒。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在人类中测试输注突变VRC01,以了解它是否能够集中于粘膜组织中,并在更长的时间里持续存在于粘膜组织和血液中。
原文检索:
Sung-Youl Ko, Amarendra Pegu, Rebecca S. Rudicell, Zhi-yong Yang, M. Gordon Joyce, Xuejun Chen, Keyun Wang, Saran Bao, Thomas D. Kraemer, Timo Rath, Ming Zeng, Stephen D. Schmidt, John-Paul Todd, Scott R. Penzak, Kevin O. Saunders, Martha C. Nason, Ashley T. Haase, Srinivas S. Rao, Richard S. Blumberg, John R. Mascola & Gary J. Nabel. Enhanced neonatal Fc receptor function improves protection againstprimate SHIV infection. Nature, 13 August 2014; doi:10.1038/nature13612